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22年第2期在南京举行 |
|
|
2022年7月22日下午,由省社科联主办,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贸问题研究中心承办的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22年第2期在南京举行。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徐之顺到会致辞。南京大学商学院张二震教授、省商务厅自贸制度创新处濮方正处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发展处成海燕处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邱斌教授、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戴翔教授、江苏海洋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宣昌勇教授分别围绕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在江苏的实践等作主题发言。来自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经济大变局下的江苏开放型经济新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江苏开放型经济建言献策。 徐之顺提出,在全球经济大变局的形势下,江苏的对外开放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如何推动中央确定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江苏的落地,如何以开放倒逼江苏的改革需求和体制供给的变革;如何从过去主要是资源型、政策性的开放,向规则性、制度性开放转变;江苏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如何抓住国家加入高标准的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提高省内的对外开放水平;如何加快江苏自贸区改革,真正把江苏自贸区建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枢纽;如何加强法治江苏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对外开放环境等等,这些问头都需要江苏社科理论界高度关注并加强研究。 张二震认为,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西方国家面临衰退,上一轮全球化导致的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短期很难调整,而中国是巨大经济体,且深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市场潜力巨大,西方国家很难做到“脱钩”。所以要抓住西方经济低迷、新一轮数字化和智能化科技创新的机遇,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一轮全球化。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挑战严峻。对此,应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开放式自主创新,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市场化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对于江苏来说,发达经济体仍然是江苏对外开放的重点。他表示,江苏要通过引进更高层次的外资,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通过扩大贸易联系,与发达经济体“拉钩不脱钩”;对欧盟日韩,尽可能扩大利益共同点,扩大区域合作;要通过扩大“双向开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江苏开放发展新空间。 濮方正介绍了江苏省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以及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作为自贸试验区的试点地区之一,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113项改革试点任务,目前落地实施110项;总结形成196项制度创新经验成果,有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在制度创新方面,江苏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等。在联动工作方面,江苏正在筹备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论坛。此外,江苏正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培育贸易新业态等。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有:如何突破制度瓶颈,真正把自贸试验区的经验复制推广并落地;如何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自贸试验区要素汇集。 成海燕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重构全球治理体系的设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是应对百年变局的先手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它慢慢从空间概念演化为经济外交的思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和开放、绿色和廉洁的理念,追求“一带一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形势下,要坚持绿色、健康、创新、数字四条思路,把中国的中医药、抗疫经验、技术、脱贫经验、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出去,惠及“一带一路”国家。她提出,未来,要从空间、制度、产业结构三个维度,深入探究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能为“一带一路”国家带去什么,又当如何更好地辐射“一带一路”国家。 邱斌在经济学模型分析大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世界各国服务贸易的影响,主要有:一是自由化在服务贸易上的作用上,服务贸易整体弹性比货物贸易高44.89%;二是RCEP会给成员国人们真实工资带来增长。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加入RCEP以后进口增加所引起的;三是即使工资增加,中国的价格指数和中间产品的生产成本都会降低;四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更加优化中国的出口结构,主要表现于出口结构更加服务化。信息技术和其他信息产业是最受益的部分,都会快速增长。 戴翔提出“江苏能不能以数字经济为契机抓住易货贸易发展新机遇”这个问题。他表示,易货贸易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贸易增长的亮点。这里的易货贸易不是点对点的直接易货,而是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平台,进行点对面,甚至是面对面的创新发展的新的易货模式。他提出,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较好,但跟杭州、深圳相较还存在差距。可以尝试以创新型易货贸易平台打造引领性企业,把江苏做成全国易货贸易的枢纽,培养巨型平台企业。 宣昌勇介绍了“一带一路”最新发展以及连云港“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情况。他介绍,在贸易方面,2021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7891.1亿美元,创八年来新高,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29.7%;在金融合作方面,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互换的有效协议为30份,总金额为3.6万亿元。在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000多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多维度、跨领域、全方位的金融合作,在多个国家设立了金融企业的分支机构,并且积极推出各类金融保险与国际风险指标,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在交流发言阶段,南京大学商学院刘厚俊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可申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韩剑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尤宏斌教授分别围绕开放倒逼改革、“一带一路”与江苏贸易、开放与安全的关系、能源战略与江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发言。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于津平教授作会议总结。 (省社科联学会部) (稿件来源:江苏省社科联官方网站“江苏社科”) |
|